因為週間工作異常忙碌,只得留待週末才囫圇吞棗地複習日語(報考了年末日檢N4),又差不多兩個月沒有寫《自省錄》了。兩星期前其實寫了大概500字的草稿,但結果沒有心情認真寫成一篇文章,若寫完今天的份量仍有餘裕,就試試補寫吧。
作為大多日子都不需加班的白領,我沒有資格抱怨工作量太重。最近的確有很多成果需要整理及報告,但歸根究底,精力透支的狀況其實並非不可避免——和家人討論完之後,發現我有把事情做到完美無瑕的執著,一旦有缺漏或未做好的工作,心裡就會極不舒服想要把它們做完,這種勤奮的工作態度,好聽一點就是「責任心」,平心而論比較像一種無法控制的「潔癖」,需要治療…
也許,在公司眼中我是「好使好用」的「社畜」,但公司最近幾年都習慣年頭報喜不報憂,年末卻說利潤不達標,於是絕大部分員工要凍薪留職。公司的成果,終究不是屬於我的,而且我也不是組裡任人唯親風氣(personal favoritism)的得益者,我實在沒有任何理由要犧牲自己福祉圓滿地完成公司工作。嗯,知易行難——我得先治好我的「潔癖」。(苦笑)
若是在十年前,要是不喜歡現職,乾脆跳槽就好。但現在就業市場的狀況的確很差,公司員工們就像在汪洋中抓住了同一塊浮木,沒有人敢放手,因此公司才會肆無忌憚削減報酬和福利。
在大公司工作了七年多的好友,年初受裁員潮波及,花了半年時間找工作,總算獲得另一家能與前東家匹敵的大公司聘用,薪金和股份等回報比前東家的還要豐厚。我向他請教求職經驗,他坦言現在的就業市場非常恐怖,在得到這家大公司的offer之前,他遞了無數個申請,也面試了好幾次,但一個offer都沒得到。要不是現在的上司看中他特有的專長,也許他會持續失業的狀態。
好友的LinkedIn Update就像一個華麗轉身,從一家利潤極高的公司跳到另一家利潤翻倍的公司,轉職中間還有餘暇周遊列國。真心話往往只在線下的私人對話中聽到,而且大概只有親近的好友願意分享吧。我常覺得分享失敗的經驗能幫助更多人,但在一個人心靈缺乏餘裕時,又怎能苛求他幫助別人。也就只有跨過了失敗幽谷,又沒有被先前挫敗擊垮的人,才能坦然談論自己的失敗。我想,這也是為何大家玩Facebook/LinkedIn愈玩愈憂鬱的原因——怎麼每一個被我看見的人,都過得那麼好,而我卻這麼糟——公開發文交代近況的人,大多只為炫耀或宣傳,很少人會願意公開坦承困境。
(不過因為失業的人愈來愈多,近來在LinkedIn也真的有看到一些坦承困境而搏得不少like或comment的貼文…)
在噗浪/Mastodon的碎碎念中也有提過,最近一位學妹向我請教求職經驗,又問我對她的履歷有何看法。我看了也實在想不到有何可加,因為招聘者想要的內容,她都已經寫了進去,而且她還有兩次暑期實習經驗,已勝過絕大部分即將畢業的學生。早幾年進入(社畜)體制(如我)的人,實在比今年或來年的畢業生要幸運,但你又怎麼忍心對他們說:我當年的經驗不再適用,你們現在找不到工作,得歸咎於市場供求失衡,而不是未夠努力。(或者說,運氣比努力重要得多,就如上文提到那位遇上伯樂的好友。)(話雖如此,我坦白向學妹說了,希望她對於畢業後的狀況有充足心理準備。)
如果努力都不會有更好結果,那轉個角度想,當下其實是否深入鑽研各種(無法生財的)興趣的良機?反正做什麼也沒用,不如多做令自己開心的事?說來,下星期又會開始美國新一個財政年度,不過似乎聯邦政府又會因為財政預算無法達到共識而停擺。面對美國社會的嚴重撕裂,持移民身份的區區蟻民又能做些什麼?要是無力改變現況,,是否該sit back and rel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