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 Facebook/Instagram(IG)/Twitter 封禁 Trump 帳號的事,香港不少朋友紛紛「搬家」到 MeWe 等宣稱不會審查言論的平台。

其實,早在選舉前夕,我那完全沒有政治內容的私人 IG account 忽然被封號了——我被指觸犯了某些條款,但封號的訊息裡並沒有交代是哪項條款。我按照訊息裡的指示,附上自拍照去信 Facebook 詢問緣由,過了一個多月依然沒有回音。(據在 Facebook 工作的朋友說,近來要處理的 cases 太多,我除了耐心等待,沒有其他辦法。)

我幾乎可以肯定這是 IG 審查帳戶的 algorithm 出錯所致,但與其跟 IG 爭辯,不如想想如何減少對社交媒體的依賴?社交媒體封禁任何一個使用者的帳號,委實是他們的自由,畢竟展示內容的空間,是屬於社交媒體公司而非使用者的。我們之所以覺得困擾,是因為他們的影響力太大——但別忘了,他們的影響力正正是使用者賦予的。

集體「搬家」只是將掌握(摧毁)我們人際網絡(及發佈內容)的權力,由 Facebook 轉至 MeWe 手上而已。要解決根本問題,我們要思考的,該是如何避免一個社交媒體獨大。

社交媒體如 Facebook 之所以吸引,正正是因為它掌握了千千萬萬的人脈。在 Facebook 打一句:「Facebook大神,我想問XXXXXX?」立刻就有一堆「顧問」回覆;寂寞的時候,在 Facebook/IG 發一個「討拍」的 status/story,願者上釣,你情我願,不用苦惱求人聽你吐苦水。用戶少的社交媒體,提供不了這樣的便利,很自然就被掏汰掉。

Facebook 存在了十多年,它改變了使用者的社交模式——他們不再像十多年前的網絡使用者那樣,主動瀏覽不同網頁/網誌的更新,而是被動地、懶惰地滑 Facebook 以 algorithm 排序而成的 newsfeed。你以為上面已經包括了你關心的好友動態,實際上它們根本沒出現在 newsfeed 中,因為版面同時要放廣告和嘩眾取寵 posts(這些 posts 會讓你滑 Facebook 更長時間)。還得待你主動按進你朋友的 Facebook,才能發現你錯過了多少。

而作為一個使用社交平台宣傳的內容創作者,你更得依賴平台的 algorithm 推薦,其他人才能夠看得到你的作品。Facebook/IG專頁很可能是你與這些素未謀面的讀者唯一、單向的連結。一旦專頁(像我的IG)被banned,這些年來花心血積累的連結、精緻的內容排版及與讀者的互動,即瞬間被連根拔起。

(之前謝曬皮Facebook專頁被盜一事,真令人心寒唉,還好香港的 Facebook staff 伸出援手,但這依然是 survive at Facebook’s mercy… orz)

過去一年發生的事,讓我覺得不論在個人還是創作層面,都得擺脫對社交媒體的依賴。個人社交方面,我得定期、主動地聯絡親人朋友;而創作方面,我要把我的創作集中在一個我擁有完全控制權的平台。即使平台倒了,我也能夠將所有內容遷徙到另一個平台——目前我想到的方案是:建立個人網頁*,把內容都放到個人網頁上,並以社交媒體作為引流的工具,而非盛載內容的主體。我希望最終可以透過個人網頁和電子報訂閱,與讀者保持獨立於社交媒體的聯繫。

作為八十後,我曾經歷過千禧年代——很懷念當時網絡世界百花齊放的光景:論壇有論壇的精彩,個人網頁各有自己的排版和獨特風格。當下社交媒體壟斷了網絡生態,讓我們都幾乎忘了當年是怎樣在網上與人交流的。但既然我們一路走來,我深信「返樸歸真」、奪回話語權,只要我們有決心,並非不可能的事。

*我正在用 JekyllGitHub 上建設我的個人網頁——這些年來 Jekyll 改善了對中文網頁的支援,暫時用起來沒遇上任何問題。希望能與其他使用 Jekyll 多交流 scripts/plug-in/templa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