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打草稿,容後整理)

當知道颯(菅田将晖飾)的動機之後,覺得這場脅持人質的戲碼,是雷聲大雨點小了… 最後颯的自白也感覺冗長,破壞了先前劇情營造的氣氛。如果可以用劇情而不是對白交代動機,效果會好得多(當然不是易事)。

不過,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編劇忽略了一個事實:每個人的同理心、抗壓能力和受壓的反應都不同,甚至可以差距很大。

颯憑什麼認為他這場「鬧劇」可以教化大眾?(結局比較老實的地方,是有交代這社會並沒有改變👍🏻)眾人始終置身事外,怎有可能被教化?

被輿論攻擊/集體欺凌的人,就一定會抑鬱症(相樂文香)或者思覺失調(景山澪奈/武智大和)嗎?其實也不然。

欺凌是否不當的行為,並不應取決於被欺凌者有何反應。恐嚇也是。

同理,颯用這種方法給學生「上一堂課」,要是一個微小差錯、或是有學生嚇到心臟病發,颯也就會成了殺人兇手。就全體學生安然無恙這結果,說他是正義又有良心的教師,一樣不妥。

用自以為有效的方法,實踐自以為的正義,這本質上跟網上審判他人的網民,有什麼差別?

(嘛,也許還是有的:大部分網民沒想實踐正義,只是在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