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時在Medium發了一篇短文說「我回來了」,卻結果又消失了三個多月,是因為(1)發完文就中了武肺;還有(2)上文提到那件麻煩事仍未解決 — — 可幸這在兔年第一個禮拜,事情總算圓滿地解決,我也終於能夠說說是什麼事了。

折騰了我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是透過公司辦的美國居留權申請。

上文提到我曾經歷一段無業狀態,那是因為我簽證出現問題,在美國無法工作。後來因意想不到的機遇重返職場,公司慷慨地提出給我辦居留申請(俗稱綠卡)。一般給僱員辦的綠卡(EB-2)大概需要兩三年時間才能辦妥,而我因為之前停工的綠故,比同期入職的同事遲了一、兩年才起步。有見及此,公司提出一個有可能更快捷辦到綠卡的方案:透過傑出人才類別(EB-1)申請居留。

近年中美關係轉壞,這兩年來在美國工作的香港朋友之中,已有好幾個出境後辦簽證出現問題、以致遲遲不能返回美國工作的例子。護照上簽證早已過期的我,一直不敢離境,故已4年沒有回港探望親友。而且因為2019年的事,讓Trump取消了對香港人移民的部分特別待遇(例如香港人再也不能抽Diversity lottery… 成功機率大概是1/200,我也認識好幾個人成功抽到)。我不知道香港人何時會跟中國內地的人排同一條隊申請移民,所以即使自問不是什麼傑出人才,履歷上既然有數個亮眼的項目(運氣使然),公司又願意花錢奉陪,就決定孤注一擲。

在自介中我一直稱自己為「旅美港人」,因為我一直很在意我只是手持簽證、隨時可以被趕走的「旅」者。

關於申請美國居留權的難度,John Oliver的節目就有詳細說過,是很難、很難像Trump所說「legally get in line」的(不是不想,是沒有途徑)。在此不贅。

至於申請的過程:雖然公司有請律師幫忙,但畢竟「隔行如隔山」,要論證自己在某個專業範疇是傑出人才,理據也只有自己才能寫出來。除此之外,我還要找行內有名氣的專家給我背書(但推薦信當然是要自己先草擬好再讓對方改,對方哪有從零開始寫起的時間)。整個過程涉及巨量閱讀和寫作。每天上班八小時後還要處理這些,進度自然非常緩慢,篇幅較長的作業,通常要待週末才能一氣呵成… 許多個週末就花了在這事上,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遑論寫作的餘裕。說2022是心力交瘁的一年,一點也不誇張。

(九月中時說「我回來了」,只因終於把草擬好的推薦信發給推薦人,當時天真的我以為這就完了,但要跟律師交涉的原來還多著…)

到律師把一切文件整理好,給我公司負責人簽名時,已經是一月中的事(中間還寄失了文件一次)。推著快刀斬亂麻的心,我多付了2500USD申請Premium Processing(能夠在15天內知道結果)。

申請書是在正月初一前那個禮拜到達移民局的。正值新年也許是好事,因為跟親友交談毋須用腦(極度焦慮的我無法用腦),清一色說恭賀的說話就可。

過了一星期,我在移民局的網站看到申請獲批的消息。

john-oliver John Oliver在節目中提到移民美國的途徑:Family » Employment ~ Bad luck > Good luck. 雖然我的申請是Employment-based我想,但在美國這些年的經歷能讓我的履歷有幾處亮點,也算是Good luck吧(苦笑)。

這「勝利」的畫面,其實我想像過很多遍:會如何狂喜、如何跟朋友分享喜訊… 但是結果我並沒有很興奮,反而像勝利一方站在戰爭過後的廢墟 — — 我是勝利了,可周圍一片頹垣敗瓦,不知何去何從,只感到惘然。這我才意識到,原來整個過程讓我的mentality受到多大傷害。

多年來,我拼命想要留在這裡,某程度上是因為,香港似乎沒有我可以貢獻的地方,但美國有。而且,自2019年的事後,我覺得我已經無法接受回到香港生活了。

親友老是說美國諸多問題,例如槍擊案頻繁、民主政府又幹不了什麼長期的大計劃,叫我回香港、到大灣區,發展機會可多著。

這都是廢話啊:仔細觀察一個地方,肯定會發現它有許多問題。

作為一個無法左右大局、只能隨波逐流的浮萍,選擇居住地時,我會問的是:我在哪裡地方較低機會成為social outcast?

像我這種人,回到香港真的會變成social outcast的。

所以還是遠離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寫小說懷緬過往那些我珍惜、但不願被其左右人生的回憶吧。

(相信要重新掌握寫作的節奏,還需要一段時間… 希望能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