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沒小孩的我,讀這書是因為到過加拿大法語區旅遊後,驚嘆當地即使一般的餐廳,菜式都烹調得精緻又美味,好奇他們不為繁瑣生活妥協美食的態度是怎麼來的。
作者分享他們一家從溫哥華搬到法國居住後,法國飲食文化讓她感受到的衝突,以及她的孩子在學校接受到的飲食文化教養。讀了首三章,我的問題得到了解答:法國人對食物的態度比我(和美國大多數人)認真得多,即使是學校準備給幼兒的午餐也是4道菜的正餐。他們不會吃零食,也不以食物作為獎勵。用餐是法國人生活中重要的社交環節,而為了讓品味食物的社交技能普及化(不讓權貴專美),一般學校甚至有品味食物的訓練。學校的教育養成法國不會偏食的小孩。
P.S.駭然發現作者去年八月因病離世..人生無常..
關於幼兒在學校吃的午餐,作者提出了一點很值得深思的。她說:學校為所有學生準備的午餐都是一樣的,換言之,幼兒沒有選擇,只能跟同學們吃一樣的東西,任性挑食的結果就是餓肚子。而午餐內容,則每天都不一樣,以保持學生們營養攝取均衡。
「沒有選擇」——這情況看似很糟,但我可以想像,若每天的午餐有不同選項,就難以防止幼兒偏食(他們只會從利口角度出發,才不管是否利腹)。而作者提出的另一點讓我深思的是:「有很多選擇真的好嗎?」
作者提到一個問卷調查的結果:「有兩家冰淇淋店,一家提供10種口味,另一家提供50種口味,你會選擇去哪一家?」有60%美國人選後者,而有70%的法國人選前者。
法國人為何認為提供較少口味的冰淇淋店較好?他們的回應是:若一家店要準備50種不同口味,在有限的時間資源下,肯定會妥協了品質;若然如此,不如去專注做好10種口味的冰淇淋店。
“Too much choice is (potentially) a symptom of low quality, which certainly wouldn’t make the French-who have such high standards for everything-very happy.”
「令你有更多選擇的選擇,就是好的選擇」——記得小時候家父是這樣教導我的。但世事是否真的如此簡單呢?多了選擇時,同時有沒有妥協了其他重要的東西?自由誠可貴,但很多時候有價更高的東西而我們忽略了。我覺得這對我是一個很好的提醒。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法國人不吃零食,也不會把食物當作獎勵,作者解釋這是因為若把食物和情緒需要掛勾,很容易導致暴飲暴食。我覺得這點非常有智慧——食物卻了取悅味蕾之外,對身體必定有所影響,要是開心/不開心就吃東西,那不是把情緒的影響透過進食倍大到影響身體各部分嗎?這道理淺然易見,但當想要獎勵、取悅幼兒的時候,糖果實在非常便利的選項…(或者現在變成了iphone 電子奶嘴…)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一些關於到法語區旅行見聞的感想:
當了解法國一般家庭(在我的角度)是會對飲食隆重其事時,就明白為何他們能煮得一手好菜,而我們則是在美國花很多錢在餐廳吃平庸的料理。法國人如此費時在飲食上,做得比我們好是理所當然的。
在加拿大法語區享受著他們從容優雅的文化、品嚐著他們烹調的精緻餐點時,我不住在想,既然我如此欣賞他們,我能否改變匆匆忙忙的生活態度? 但當回到美國後,當嘗試放慢腳步、認真為家人準備晚餐時,又覺得花一小時在煮食上難以忍受(好悶,食物吃掉了什麼都沒留下,頂多只有能放IG的食物遺照而已)…
看來我還只能期待假日再到法語區享用美食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