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一個星期發生的事,其中在腦裡揮之不去的是,一些朋友把(並不是很多的)錢看得比時間重要,而他們浪費自己的時間不單止,還利用人情浪費了我寶貴的時間。事實上若我早知道他們會把我扯下水,我就乾脆付錢用不耗費任何人力的方式解決了那事。
這又讓我想起兩星期看到《你生而為山,何必是朵花》的節錄:「人這一生總會遇到坎,錢可以幫你過濾掉很多苦。有錢,錢替你吃苦;沒錢,就要用身體、用命去扛。扛多了,就會忘記自己是珍貴的,輕視自己的人容易對自己不負責。」我看到的倒是,習慣了用身體去扛來省錢的朋友,不僅不重視自己的時間,還不重視我的時間。(豈有此理。誰允許你這樣做?)
自省的結論是:若我認為朋友拜託我做的不合情理,便應當拒絕,而不該在事後生氣。朋友觸怒我的詳情如下——
說笑而已。若把詳情寫出來,不就是在罵人了?寫【自省錄】的初衷是「自省」而非譴責他人。我只有管好自己的責任,沒有權利去干涉他人如何使用他們的時間,也沒有立場論斷別人如此使用時間是否值得。我只能夠說:「換著是我,在他的處境,肯定不會這樣做」。
時間流逝之快令我感到恐懼——2025年的1月居然眨眼就過去了。記得十多年前,意識到自己「終於捱到星期五」會因為接下來有兩天休息而高興,如今一到星期五,卻總得為著工作做不完而慘叫,然後星期六、日也待在電腦前繼續工作……
陷入這樣的困境,某程度上是因為我太貪心——例如即使多年前已轉換了專業,仍想繼續先前專業的相關專案,可幸仍待在那領域的朋友肯陪我一起瘋(!),我的下場就是我下班後要做朋友們上班幹的活… 其實我心裡知道,若我繼續不願放手,不同範疇的工作品質也會下降。
與此同時,有很多技藝是要持之以恆地經常練習,不進則退:
- 寫作:若不是每天都寫,遇上瓶頸的機會就會變多,效率更低下。這也是我今年堅持每星期寫一篇【自省錄】散文的原因。
- 學習日語:比起大學時期學的德語,日語真是一旦生疏就會完全失去語感的語言,因為變化太多,掌握語感比死記硬背更有效率。
- 彈鋼琴:不彈手指就不靈活,不過我更大的問題是平時常常隨手亂彈,少年時習得讀譜彈琴的能力已喪失了一大半…
- 運動:2023年開始規律運動後,身體狀況明顯改善了,除了禦寒能力提升了之外,也沒那麼容易感染流感/COVID,還可以大吃大喝都不長胖。不過,一旦不運動一、兩星期,就會感受到體能明顯倒退,所以沒時間的話,也許犧牲上面三項,也得先做運動。
(貪心的我在見識過加拿大法語區的美食後,還買了法語教材準備自習,不過太忙還沒開始——我想那並非壞事…)
寫了一堆,還是沒在反省,想繼續進行所有事情(!)其實過了25歲之後,就開始感悟到人生下半場就是不斷的斷捨離練習。現在的我,為著保有我覺得仍有趣的生活,盡可能不把任何額外責任(例如買樓、養小孩)扛上身… 不知道這種兩袖清風的狀態能持續多久呢?
本週的斷捨離自省完全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