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星期,又一大堆壞消息——除了有在政府機關工作和在FAANG工作的好友被解僱外,我公司發生了一場政治風暴,同時部門裡又有人趁火打劫,我不幸受害。雖不至於丟失工作,但可見接下來的日子將如履薄冰… 這種時候理應離開,奈何企業和政府機關接二連三的裁員潮,讓就業前景更為惡劣。我也不知此時硬碰是否明智之舉。
很灰心!但上星期已經寫了一篇灰暗的文章了。今次我想分享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
最近下班後的樂事,就是閱讀好友M新鮮出爐的連載小說。之所以有特權優先閱讀Google Doc上的初稿和給予反饋,是因為我正是把M推進(拉回?)「寫文坑」的始作俑者——M和我年紀相若,同樣在中學時就有寫小說的嗜好,而和我的處境一樣,過去互相砥礪的朋友,亦因各種原因不再寫作。某次閑聊中,我提到在日本藝人粉圈裡的觀察,又想起M說過希望能擁有讀者(而M也有喜歡的藝人),便向M推介了AO3(Archive of Our Own)這個專屬同人創作的寫作平台。
什麼是同人創作?無論是文學作品、影視作品抑或藝人團體,粉絲享用了所有官方供給的資訊後,不免仍有「供應不足」的情況。這時粉絲就會「自產糧」——透過幻想和創作以心儀作品/藝人為主題的故事,滿足心理需要;粉圈裡的同人作交流,也會加深粉絲對作品/藝人的喜愛——這個現象在DM Scott《Fanocracy》一書中有提及。基於粉絲長期處於「供應不足」的狀態,AO3上發表作品供不應求,是肯定會有讀者的。
(坦白說,若聊天的對象不是M,我是不會提起AO3的,因為就我所知,很多人對「同人作」有負面偏見,這個日後再撰文交代。M樂於接觸新事物、且不會隨便論斷他人,讓我放心向他分享想法——我覺得踏入中年之後還能保有這種思想上的自由和靈巧是難能可貴的。)
沒想到,工作比我還要繁重的M,竟因我的建議重新執筆,以一天2000字的進度寫以喜愛團體成員為主角的原創故事(教我汗顏),我也因此有機會在第一現場觀摩好友(在Google Doc即席)寫作,也終於能夠站在讀者而不是作者的位置,爽快地十分鐘讀完對方兩小時的心血(嘿嘿)。過程讓我對自己寫作長篇小說的習慣有一些反思:
寫作單位:場景 v.s. 字數
我向來以場景作為寫作單位,即每次寫到一個場景結束才會停筆。下班後寫作,經常一下子寫到凌晨兩、三點,停筆後腦袋仍非常活躍,無法入睡,翌日上班難免精神萎靡。在職場這些年,成了資深員工後有更多要事處理,就更不敢在上班的日子寫作(好慚愧)。M在達到每天字數目標後就會停筆——這可持續目標看似淺然易見,我卻竟從沒嘗試過這樣做… 我不知道這會否影響思路的連貫性,但寫了總比沒寫好。
字數控制:完全不控制 v.s. 每章固定字數
就我看來,分章的用意是轉換場景或視角,而每個場景要交代的細節,早就存在於腦海中。我必須把想到的一切以最精簡的方式全都寫出來。我認為能達到這目標的話,就沒有必要控制字數,結果就是有些章節長度失控,例如原創長篇《平行線》有關主角之一參加音樂營經歷的第四十七章(4281字)、四十八章(7269字)和四十九章(11151字!😭),加起來2萬2千字,已經是可以獨立出來作為中篇小說長度(我何不索性把這段抽起來投稿…)。
《平行線》每章字數統計顯示我的確是完全放飛自我寫文的…
看到M能把每章字數限制在既定範圍內,我不知道設限到底會加快我的寫作進程抑或添加制肘,但控制每章字數的確有助調整/滿足讀者期望,而且保證寫作一段固定時間之後能夠更新連載。我該下決心一試。
寫作動機:反映現實 v.s. 實踐理想
驅使我寫作的欲望到底從何而來?有話要說、有願未償、有些情感太過強烈、有些瞬間太過短暫,或是看到現實殘酷的一面,想要記錄下來甚或是吶喊控訴。在最後一種情況,執筆寫作會感到痛苦(雖然寫完之後會很爽),也就遲遲寫不完。
M的寫作動機和我不一樣,M的寫作是為了達成心中理想的願景,或是透過角色體驗一些現實裡無法實踐的事。讀著M的文字,會感覺到M寫作時是快樂的(好神奇,原來會感覺得到啊),M筆下善解人意的角色也能夠溫暖我的心。這讓我不禁好奇:讀者讀我的文字時,到底有什麼感覺?
寫到這裡,竟又到半夜,得先擱筆。與M有關寫作方面的討論,還有很多,留待在另一篇文章分享。